杏树开花防冻措施(桃花开杏花落,难免遭受霜冻,如何防?)

杏树开花防冻措施(桃花开杏花落,难免遭受霜冻,如何防?),杏树是我国的原产果树,栽培历史悠久,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栽培果树树种之一,其果实酸甜可口,还可以加工成杏脯,罐头,杏干,酱,汁,酒,点心,食用油

杏树开花防冻措施(桃花开杏花落,难免遭受霜冻,如何防?)

杏树是我国的原产果树,栽培历史悠久,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栽培果树树种之一,其果实酸甜可口,还可以加工成杏脯,罐头,杏干,酱,汁,酒,点心,食用油等,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水果。

我们这里以前有很多栽杏的,但现在很少了,为什么呢?

一,霜冻危害重,收益难保证

你想,我们辛辛苦苦种下作物,但没有收获,或收获甚少,你还想继续种吗?

杏树正是因为此,成了我们这里果农首灭的果树。

俗话说“桃花开,杏花落”,说的是杏树开花比较早,早了遭受霜冻的几率就大增,使得花芽,花蕾,花器或幼果,幼叶受冻成灾。

当萌动的花芽遭受霜冻后,外观变的黑色或黑褐色,松松散散的,不再能萌发,而后就干枯脱落。

花蕾期受霜冻,最容易被冻的地方是雌蕊,轻霜冻就完了,直接冻坏。

幼果期受霜冻后,严重时表现为畸形,疙疙瘩瘩,或一面大一面小,不爱长,最后就是脱落。

萌动的叶片受冻,叶片边缘会变色,叶片萎蔫,甚至干枯脱落。

像我们这里,倒春寒或晚霜时有发生,寒潮入侵气温急速下降,零下1~10度的天气常出现,有时天气还很晴好无风,可夜间就出现了霜冻,危害程度较重,很难预防,常造成措手不及,导致杏树受霜冻严重,甚至无杏可收。

你说,这该咋办?砍!

二,5法预防,3法减轻

我们这里还有为数不多的杏树,每年都结不少杏,收入也比较好。每年这些果农也来我这里购买化肥农药,用于杏树的管理。

我有时跟他们开玩笑,说他们这些树是“杏坚强”,能活到现在不容易,是他们尽心尽力的结果。

据这些果农说,预防杏树冻害很不容易,各有各的做法。我归结为5+3。

一法为品种好。像老刘的杏树叫魁金杏,果实大,黄色,果皮厚,早熟,最主要的是,该杏抗花期霜冻好,一般的轻霜冻对它没影响。

而老王栽的是金凯特杏,抗花期冻害也较好。

他俩的杏园里还有其他的几个品种,如红荷包,它就不耐冻,金凯特,魁金不冻,它就受冻。

所以,选开花晚,耐低温和抗冻的品种栽培,可防冻害。

二法选地栽。选那些背风朝阳和地势较高的地块建园栽树。

俗话说“霜打低洼地,阴霜难升回”,说的就是低洼地一般气温都偏低,在正常晴好的天气里,低洼的地方比地势高的地方要容易形成霜。

一般情况下,小盆地,密闭的谷地,山坡地的下部或底部等冷空气容易积聚,容易受霜冻危害。

所以,我们在建园栽杏树时,就应该避免在以上地方建园栽杏树,而是选背风朝阳和地势高的地方栽。

三法是遮挡。风大必冷,营造防风林带,可以创造一个较好的小气候环境。

但是,在缓坡地下部的林带,却要栽得稀一些,不宜密栽,否则不透风也很容易聚积冷空气而形成霜冻,使冻害加重。

四法延迟开花。无论倒春寒还是晚霜冻,发生的时间较早,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”,终霜期基本都是在四月中下旬,即谷雨节气。

要想杏树晚点开花,可以在花芽膨大期喷青鲜素,浓度为0.05%~0.2%,10月中旬前后喷赤霉素也行。

修剪也很好,据老刘说,杏树夏季修剪,可以促进形成大量的副梢,导致杏树花芽分化晚,使之晚休眠,也就延迟了早春开花的时间,从而有效避免花期霜冻。

五法早预测。这些果农都是些种田“老把式”,对各种农谚知道的很多,特别是与天气的农谚,可以说是头头是道。

像“大寒牛打浆,冻死早稻秧”,就是说大寒季节期间,原本天气寒冷,结果却出现了反常,牛都感到闷热,在泥浆中打滚,这就预示着来年春天一定会很冷,容易出现倒春寒,早稻秧苗都有可能冻坏烂掉。

再如“相反对应春冬换,冬暖春寒概率高”,“冬天暖和天又干,来年必有倒春寒”,等等预测倒春寒的农谚可以好好利用一下,这些老把式就用的很好,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来预防冻害的发生。

所谓3法来减轻霜冻危害,即:

一熏烟,当温度下降时,可在果园里熏烟,提高气温防霜冻。

二浇水,如花期,幼果期浇水,或霜前浇水,可增加温度,减轻温度变化的幅度,可使花和幼果免冻害。

三管理,如根外追肥,防冻液,加强综合管理,合理施肥修剪,增强树势,提高自身抗霜冻能力等。

总之,杏树因开花较早,容易遭受冻害,造成重大损失。但是,如果我们早采取措施,冻害会大大减轻甚至避免。如果你的杏树受霜冻危害后,也应加强管理,促其健壮生长,尽快恢复树势,为来年丰产优质打好基础,而并非仅仅是一砍了之,毕竟管理一片果园是很不容易滴!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站采集或用户投稿,网站不提供任何软件下载或自行开发的软件! 如有用户或公司发现本站内容信息存在侵权行为,请邮件告知! 858582#qq.com
狼山资源网 Copyright www.pvsay.com